《入雄心菩薩行論》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業
《入雄心菩薩行論》
第二品 懺悔罪業
持明新譯講述
བདག་ནི་འཇིགས་པས་རྣམ་སྐྲག་པས།།
吾乃驚懼極怖畏
ཀུན་དུ་བཟང་ལ་བདག་ཉིད་འབུལ།།
普賢菩薩吾亦供
འཇམ་པའི་དབྱངས་ལ་བདག་ཉིད་ཀྱིས།།
文殊怙主妙祥以
བདག་གི་ལུས་ནི་དབུལ་བར་བགྱི།།
我身亦是敬獻供
「吾乃驚懼極怖畏」,由於有我執的存在,我們會造作惡業,所以此生當中必會遭受惡業的窘迫而極為恐懼、怖畏,例如面對臨終中陰的痛苦以及尋找來世的幻想之苦。眾生於輪迴中,尤其是墮入三惡道,即熾火燃燒、冰寒膚裂的地獄道,口渴飢餓的餓鬼道,以及被宰殺、利用的畜生道,皆須承受極為驚怖、窘迫的痛苦。
「普賢菩薩吾亦供」,我們應呼喚永勝佛與佛子。永勝佛的意思即是永遠的勝利者,因為佛已經全然淨化、出離三界的煩惱,所以被尊稱為永勝佛。再者,佛子心中發起菩提心,行持大乘的究竟法道,因此稱為佛子。
此處特別呼喚普賢菩薩,因為普賢菩薩是諸眾佛子尊者中最為珍貴、最為殊勝的。我們懇求普賢菩薩來幫助、救度我們,在呼求以後,將自己的身口意與一切受用,悉全上供獻予普賢菩薩。
為了淨化由我們內心所創造的幻想世界、輪迴苦海,所以要將自己的身口意與一切受用悉數供養普賢菩薩。普賢菩薩並非有所欠缺而需要供養,而是我們要藉由供養、布施來練習大方的心態。
呼喚懇求普賢菩薩救度,乃因對其具足信心,相信其具有救度我們的本領,因此皈依普賢菩薩。
我們面對怖畏,才向佛菩薩呼喚求救,否則無須特別向佛菩薩呼喚求救,因為若是任意懇求的話,則如同「狼來了」的故事般欺騙佛菩薩,所以內心真正恐懼驚慌時,才懇求佛菩薩的救度。
但對輪迴中的凡夫眾生而言,其分別念經常創造恐怖、可怕的顯現,所以凡夫眾生隨時會呼喚求救。若是禪坐修行境界高者,則無有怖畏,無須向佛菩薩尋求救助。
「文殊怙主妙祥以,我身亦是敬獻供」,除了普賢菩薩以外,文殊菩薩(亦稱曼殊室利菩薩)亦是我們懇求呼喚的對象。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的父親,因為在一切眾生尚未成佛之前,文殊菩薩不會離開輪迴世界,所以文殊菩薩是救度眾生成佛之源頭,被稱為一切如來之父。
文殊師利菩薩是一切如來之父,因其俱全大智慧。當凡夫眾生有無明存在的時候,凡夫眾生就不會想到要解脫成佛,也不會想要得到究竟的快樂。許多論述皆載述,凡夫眾生顛倒快樂的因與快樂的果,眾生想要的是快樂,但卻造作惡業,但惡業是無法成為快樂的因,也由於凡夫眾生的無明,導致眾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,
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廣大,如同日月般明亮燦爛,其已明悟究竟解脫成佛的真理。文殊師利菩薩的慧中俱全明瞭空性的智慧及發展慈悲的智慧,幫助眾生一步一步地前進成佛的道路,所以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的父親。
在一切眾生尚未成佛之前,文殊菩薩以形象是十地菩薩的「孺童」樣貌來度化一切有情,因此要呼喚懇求文殊菩薩,並且將自己的身口意與一切受用悉全供養文殊師利菩薩。
我們要相信、皈依、呼喚及供養三怙主等菩薩們,其實是為了要淨化因無明而窘迫起來的黑暗、煩惱。
複述一遍,今天講述的重點是,皈依、呼喚及將身口意與一切受用悉數供養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,而後我們的身語意皆要如理如法地在解脫勝道上行持,並且如理如法地聽聞、思考、修持學習佛法。
普賢菩薩具足祈願圓滿,因此我們要將身口意及一切受用悉數供養,進而懇切祈求普賢菩薩救度我們出離輪迴世界裡恐怖、可怕的一切妄念與幻行。只要一個人的心中有煩惱即是輪迴,所以要祈求普賢菩薩度脫我們。
在文殊師利菩薩的現前亦應如是供養。此供養並非由他人勸說或指使而行持,而是自己的心中具足清淨的相信方行皈依,而後將身口意與一切受用大方地供養諸佛如來及文殊師利菩薩,並且每天不間斷地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業。
第二品 懺悔罪業
持明新譯講述
བདག་ནི་འཇིགས་པས་རྣམ་སྐྲག་པས།།
吾乃驚懼極怖畏
ཀུན་དུ་བཟང་ལ་བདག་ཉིད་འབུལ།།
普賢菩薩吾亦供
འཇམ་པའི་དབྱངས་ལ་བདག་ཉིད་ཀྱིས།།
文殊怙主妙祥以
བདག་གི་ལུས་ནི་དབུལ་བར་བགྱི།།
我身亦是敬獻供
「吾乃驚懼極怖畏」,由於有我執的存在,我們會造作惡業,所以此生當中必會遭受惡業的窘迫而極為恐懼、怖畏,例如面對臨終中陰的痛苦以及尋找來世的幻想之苦。眾生於輪迴中,尤其是墮入三惡道,即熾火燃燒、冰寒膚裂的地獄道,口渴飢餓的餓鬼道,以及被宰殺、利用的畜生道,皆須承受極為驚怖、窘迫的痛苦。
「普賢菩薩吾亦供」,我們應呼喚永勝佛與佛子。永勝佛的意思即是永遠的勝利者,因為佛已經全然淨化、出離三界的煩惱,所以被尊稱為永勝佛。再者,佛子心中發起菩提心,行持大乘的究竟法道,因此稱為佛子。
此處特別呼喚普賢菩薩,因為普賢菩薩是諸眾佛子尊者中最為珍貴、最為殊勝的。我們懇求普賢菩薩來幫助、救度我們,在呼求以後,將自己的身口意與一切受用,悉全上供獻予普賢菩薩。
為了淨化由我們內心所創造的幻想世界、輪迴苦海,所以要將自己的身口意與一切受用悉數供養普賢菩薩。普賢菩薩並非有所欠缺而需要供養,而是我們要藉由供養、布施來練習大方的心態。
呼喚懇求普賢菩薩救度,乃因對其具足信心,相信其具有救度我們的本領,因此皈依普賢菩薩。
我們面對怖畏,才向佛菩薩呼喚求救,否則無須特別向佛菩薩呼喚求救,因為若是任意懇求的話,則如同「狼來了」的故事般欺騙佛菩薩,所以內心真正恐懼驚慌時,才懇求佛菩薩的救度。
但對輪迴中的凡夫眾生而言,其分別念經常創造恐怖、可怕的顯現,所以凡夫眾生隨時會呼喚求救。若是禪坐修行境界高者,則無有怖畏,無須向佛菩薩尋求救助。
「文殊怙主妙祥以,我身亦是敬獻供」,除了普賢菩薩以外,文殊菩薩(亦稱曼殊室利菩薩)亦是我們懇求呼喚的對象。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的父親,因為在一切眾生尚未成佛之前,文殊菩薩不會離開輪迴世界,所以文殊菩薩是救度眾生成佛之源頭,被稱為一切如來之父。
文殊師利菩薩是一切如來之父,因其俱全大智慧。當凡夫眾生有無明存在的時候,凡夫眾生就不會想到要解脫成佛,也不會想要得到究竟的快樂。許多論述皆載述,凡夫眾生顛倒快樂的因與快樂的果,眾生想要的是快樂,但卻造作惡業,但惡業是無法成為快樂的因,也由於凡夫眾生的無明,導致眾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,
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廣大,如同日月般明亮燦爛,其已明悟究竟解脫成佛的真理。文殊師利菩薩的慧中俱全明瞭空性的智慧及發展慈悲的智慧,幫助眾生一步一步地前進成佛的道路,所以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的父親。
在一切眾生尚未成佛之前,文殊菩薩以形象是十地菩薩的「孺童」樣貌來度化一切有情,因此要呼喚懇求文殊菩薩,並且將自己的身口意與一切受用悉全供養文殊師利菩薩。
我們要相信、皈依、呼喚及供養三怙主等菩薩們,其實是為了要淨化因無明而窘迫起來的黑暗、煩惱。
複述一遍,今天講述的重點是,皈依、呼喚及將身口意與一切受用悉數供養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,而後我們的身語意皆要如理如法地在解脫勝道上行持,並且如理如法地聽聞、思考、修持學習佛法。
普賢菩薩具足祈願圓滿,因此我們要將身口意及一切受用悉數供養,進而懇切祈求普賢菩薩救度我們出離輪迴世界裡恐怖、可怕的一切妄念與幻行。只要一個人的心中有煩惱即是輪迴,所以要祈求普賢菩薩度脫我們。
在文殊師利菩薩的現前亦應如是供養。此供養並非由他人勸說或指使而行持,而是自己的心中具足清淨的相信方行皈依,而後將身口意與一切受用大方地供養諸佛如來及文殊師利菩薩,並且每天不間斷地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業。
留言
張貼留言